第一章 社交中不能碰的“地雷陣”

社交中有些禁忌是連碰都不能碰的,碰了就會得罪人,碰了就會吃暗虧。有時候你還毫無所覺,人家已經對你恨意滿腹;你自認為做的得體,人家卻嫌你不知進退……所以,我們要看清楚禁忌所在,然後小心翼翼地繞過它,絕對不做它的犧牲品。

1.彆碰那片“逆鱗”

【社交魔方】

語言切勿刺入骨髓,戲謔切勿中人心病。

——陸隴其

在中國古代的傳說裡,龍的喉部之下約直徑一尺的部分上有“逆鱗”,全身隻有這個部位的鱗是反向生長的,如果不小心觸到這一“逆鱗”,必會被激怒的龍所殺。其他的部位任你如何撫摸或敲打都沒關係,隻有這一片逆鱗無論如何也接近不得,即使輕輕撫摸一下也犯了大忌。

所以,我們可以由此得知,無論人格多高尚多偉大的人,身上都有“逆鱗”存在。隻要我們不觸及對方的“逆鱗”就不會惹禍上身。而所謂的“逆鱗”就是我們所說的“痛處”,也就是缺點、自卑感,在人際關係的發展上,我們有必要事先研究,找出對方“逆鱗”的所在位置,以免有所冒犯。小李從衛校畢業後,直接到附近的一所醫院當護士,試用期三個月,合格的話就會被留用,她的運氣確實不錯。嘴甜、勤快使得醫院裡的護士都很喜歡她,尤其是護士長趙姐,對她就像親妹子一樣。眼看三個月的實習期就要滿了,小李卻在這時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一天午休時,幾個護士聚在一起閒聊,小李突然問了趙姐一句:“趙姐,你家孩子幾歲了?怎麼不帶到醫院來玩啊!”大家都愣了,趙姐勉強笑著回了一句:“啊,我還冇要孩子呢!”一名老護士連忙岔開話題說起了旅遊的事,偏偏小李冇眼色,又補了一句:“趙姐,那你可得抓緊時間了!不能隻顧著事業呀,冇有孩子可是女人一生最大的遺憾哪!”小李自以為話說得很得體,冇想到話音剛落,趙姐就臉脹得通紅,大罵了起來:“你算哪根蔥哪根蒜,我的事你管得著嗎?”小李目瞪口呆,委屈地直哭,把趙姐勸走以後,一名老護士才告訴小李,趙姐根本不能生育,在這家醫院裡,關於孩子的事,大家是連提都不敢提的!

結果可想而知,小李的實習不合格,被退回學校去了。小李錯就錯在太過冒失,不該觸人痛處,當趙姐回答冇要孩子,其他護士又岔開話題的情況下,實在不應該再繼續問下去,但她偏偏又自以為是地加了一句,結果惹了大禍。

每個人總有自己的弱點、缺點或者汙點,在和對方談話時一定要避開這些他(她)所忌諱的東西,因為忌諱心理,人皆有之,就連魯迅筆下的那位慣用精神勝利法的阿Q也有忌諱。雖然他慣用精神勝利法安慰自己,因而少有耿耿於懷之事。彆人欺他罵他,他能控製自己,心理很快能平衡,惟獨忌諱彆人說他“癩”,因為他頭皮上確有一塊不大不小的癩瘡疤。隻要有人當著他的麵說一個“癩”字,或發出近於“賴”的音,或提到“光”、“亮”、“燈”、“燭”等字,他都會“全疤通紅地發起怒來,口訥的便罵,力小的便打”。

在封建時代,因說話不留神,犯了人家忌諱而人頭落地、身首異處的事例不勝枚舉。當過長工,後來揭竿而起的農民英雄陳勝就忌諱彆人說他是莊稼漢出身。他的幾位患難兄弟因在他麵前不知趣地提起有損他“領袖形象”的往事,結果招來殺身之禍。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曾經當過和尚,做過“賊”(起義在封建時代是賊的同義語),自從當了皇帝後,就很忌諱人家提他以前的那段“不體麵”的往事,如果有人當他的麵說“和尚”、“僧”乃至“生”都會招來殺身之禍,他也不許彆人提“賊”,甚至與“賊”音相近的“則”字也不許提,提了就會招來殺身之禍。

在封建時代,這種忌諱心理髮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便是大興“文字獄”,許多文人學者因犯了當權者的忌諱而白白丟了身家性命,可悲可歎。

大凡普通之人也有忌諱心理,你在謝頂者麵前如果說他“怒發難衝冠”或“這盞燈怎麼突然不亮了”?或“今天真是陽光燦爛”等話,人家肯定會憤而變色,有時甚至於怒目圓睜、拂袖而去,到時候你就會尷尬不已。

那麼,該怎樣避諱呢?

我們認為,應該先瞭解對方有無忌諱之處,對對方的忌諱之物要視為禁區,十分謹慎地避開,以免觸痛對方,謝頂者麵前不說“亮”,胖子麵前不說“肥”,瘦子麵前不說“猴”,矮子麵前不說“武大郎”,其貌不揚者麵前不說“醜八怪”,跛子麵前不說“舉足輕重”,駝背麵前不說“忍辱負重”。對人家失意之事也應儘量避開不談。比如,在高考落榜者麵前少炫耀自己的大學生活,在久婚不育者麵前少談生兒育女事,在有偷竊行為者麵前莫談論《十五貫》中的婁阿鼠。

暴露自己的痛處,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所以和彆人相處時,要小心翼翼地避開雷區,不要提及他人自認是弱點的地方,更不能用侮辱性語言攻擊他人身體上的缺陷。

2.千萬彆越位

【社交魔方】

獅子大王有兩個仆人,狐狸負責照顧獅王的生活起居,山羊負責看家護院。一天獅王躺在石椅上睡著了,狐狸又不知跑到哪兒去了,於是山羊就走了進來,把獅王扶到了床上,等獅王醒來後問清楚了經過就把狐狸和山羊一塊兒咬死了。大臣狗熊問獅王為什麼這樣做?獅王說:“狐狸是失職,山羊是越位,在我看來,越位的危害要比失職更嚴重啊!”

越位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動作,因為這種行為打破了原有的秩序,給事情的發展帶來了不可預料的變數。

在工作中,越位是最要不得的。

杜剛是一名社會新人,血氣方剛,雄心勃勃。到單位上班不久,就積了一肚子的意見,在他看來頂頭上司胡科長是個無能的人,隻會媚上,把工作處理得一團糟,他實在無法忍受在這樣一個人手下工作。所以他找了個機會跟局領導談了自己的想法,領導很認真地聽取了他的意見,還表示儘快做出處理。果然,一個星期後,胡科長被調走了,局裡又派了一位姓陸的科長,陸科長很有能力,冇幾天就把科裡的工作理得一清二楚,這讓杜剛佩服不已,然而杜剛也冇能在這個科裡呆多久,很快有個到基層工作的名額,陸科長認為杜剛很有能力,就推薦了他。

這種越位是很愚蠢的,越級指責頂頭上司隻會讓自己處境艱難,新的上司也會把你當成威脅,誰知道你會不會再做出同樣的事。

還有一種越位叫越級報告,在工作中,越級報告意味著越過頂頭上司,向更高層的上級說明你的看法,來爭取權益。

某科研所的外文資料室負責人王濤就是在這方麵缺乏經驗的年輕人。當上級佈置了需要大量翻譯外文資料以供科研任務使用的項目之後,所裡的領導反覆斟酌,有些猶豫,一時難以下決心,拿不出可行性方案。這時王濤就越過所裡的領導,直接向上級自告奮勇,說承擔這種任務冇有問題。這種做法無疑傷害了所領導的感情,其實王濤完全可以找所領導適當地談一談,從分擔壓力、分擔憂愁的角度,替領導著想。這樣不僅有助於領導解決難題,也使他對你加深了好印象。王濤錯誤的做法的關鍵就是他不是替領導著想,這樣不僅不是幫領導解決難題,在潛意識中也認為領導無能。在領導需要的時候,不是給予安慰和分憂,而是給予壓力和刺激。當你傷害了直接領導的感情的時候,上級領導對你也不會賞識和滿意的。

若想任何事情都迴避頂頭上司,這並非是個好主意。嘗試越級報告的人,往往會傷害到自己。即使你是“對的”,你仍不免破壞單位的運行秩序,並使高級主管頭痛。即使你很幸運地成功了,高級主管也會心存芥蒂,認為你對他們也可能采取同樣的行動。

越級報告的醞釀並不難覺察,誰是越級報告者,也經常很難隱瞞。對於這一類的行動,上級可以采取許多防範措施,並且通常能夠在你行動之前就將事情擺平。

一般來說,促使一個人采取越級報告的行動,不外是處在下列幾種狀況之下:

①我早該升級了,但是上級就不這樣做,甚至連提都不提。

②工作部門運行不佳,但上級卻加以掩飾,上麵的人如果知道了,一定會引起震動。

③上級對不儘責的人遷就,卻給我一大堆工作,他對我不關心,也不在乎我到底做了些什麼。

④上級知道我比他能乾。他既恨又怕,因此壓製我,老是讓我做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他絕不會讓彆人知道我傑出的表現,他怕我升得比他快,他也把我的功勞據為己有。

⑤上級工作不力,影響組織的工作效率。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有野心你也得慢慢來,想通過越位來一步登天的人其實是在做南轅北轍的事。

3.彆在領導麵前逞能

【社交魔方】

你隻知道一件事,就是你一無所知。

——蘇格拉底

不注意維護領導的尊嚴,縱然你才高八鬥,也難免走被人閒置的道路。尤其是一些能力強、學曆高的人在表現自己的才華時往往恃才自傲,與領導形成對比,甚至貶低、蔑視領導。在領導麵前逞能就是和自己過不去。

劉明是某名牌外語大學畢業生,分配在外事部門工作。由於他一口英語講得很流利,開始時領導很器重他,準備派他出國深造。但一年後,這個很讓人眼紅的機會卻給了另一個和他一起進入這個單位的同事。而此後,劉明在單位呆得也很不順心,最後辭職去了另一家單位。事後,有人問起他原因,他不無遺憾地悔恨自己在原單位太愛賣弄了,動不動和領導說兩句英語,正巧這個部門的一位副職領導是位老乾部,冇學過英語,所以小劉的行為很讓這位領導厭煩。

英國十九世紀政治家查士德斐爾爵士曾對他的兒子做過這樣的教導:“要比彆人聰明,但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更聰明。”

“槍打出頭鳥”成了中國人的一個世俗法則,也成了中國文化的一處敗筆。“出頭鳥”本來是一個推動時代前進的角色,卻可悲地成為了“愛出風頭”的犧牲品的代名詞,這是一個社會的悲哀,也是一種文化的悲哀。

但作為下屬,怎樣維護好領導的尊嚴,不單單是個麵子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修養問題。試想一位領導如果冇有統馭下屬的能力,反過來竟讓下屬牽著鼻子走,結果隻能有兩條:一是上司辭職,二是自己被炒魷魚,所以一個聰明的下屬是不會以卵擊石的。

在整個二次大戰期間,斯大林在軍事上最倚重的人有兩個,一個是軍事天才朱可夫,一個則是蘇軍大本營的總參謀長華西裡也夫斯基。

眾所周知,斯大林在晚年逐漸變得獨裁、**,“惟我獨尊”的個性使他不能允許世界上有人比他高明,更難以接受下屬的不同意見。在二戰期間,斯大林的這種過分的自以為是曾使紅軍大吃苦頭,遭到本可避免的巨大損失和重創。一度提出正確建議的朱可夫曾被斯大林一怒之下趕出了大本營。但華西裡也夫斯基例外,他往往能使斯大林在不知不覺中采納他的正確的作戰計劃,從而發揮著傑出的作用。

華西裡也夫斯基的進言妙招之一,便是潛移默化地在休息中施加影響。在斯大林的辦公室裡,華西裡也夫斯基喜歡同斯大林談天說地的“閒聊”,並且往往“不經意”地“順便”說說軍事問題,既非鄭重其事地大談特談,講的內容也不是頭頭是道。但奇妙的是,等華西裡也夫斯基走後,斯大林往往會想到一個好計劃。過不了多久,斯大林就會在軍事會議上宣佈這一計劃。於是大家都紛紛稱讚斯大林的深謀遠慮,但隻有斯大林和華西裡也夫斯基心裡最清楚,誰是真正的發起者,誰是真正的思想創意者。

斯大林晚年的獨行專斷可以說是達到了強烈的程度,而華西裡也夫斯基之所以還能夠不斷地讓斯大林接受自己正確的作戰計劃,就是因為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不直接發表不同意見,而是在和斯大林的閒聊中“不經意”地流露自己的一些“想法”,用這些想法潛移默化地影響斯大林的軍事觀念,使他在受到啟發後做出他自己的決定,這確是一種高明的辦法。

再開明的領導其內心也是不喜歡過於直白的建議和批評的,因為這直接使他的權力受到威脅。即便他有時接受了你的直言相勸,並獲得了顯著成果,且內心裡也承認你的能力,但他讚賞的卻是你意見和建議本身,而不是你的進言方式。

總之,領導麵前莫逞能,因為作為領導他有生殺予奪的權力,弄不好你就是說對了也會遭到他的批駁,這樣做實在是劃不來。

4.社交中保持等距離

【社交魔方】

你要彆人怎樣待你,你就得先怎樣待彆人。

——戴爾·卡耐基

社交活動中,我們經常需要同時與幾個人打交道,這種情況下,常常容易犯厚此薄彼的錯誤。你“厚”的人可能是歡喜中帶點尷尬,但被你“薄”的人就註定要滿腹怨氣了。這樣做會給你的人際關係帶來嚴重影響,為了避免這種失誤,最好的辦法就是遵循等距離原則。

郊遊活動中,班長徐偉帶了四名女生去采蘑菇,回來的時候,其中三個女生卻噘著嘴,滿臉的不高興。輔導員問幾個女孩為什麼生氣?她們回答說:“什麼意思嘛?一起出去,班長卻隻對那個女孩獻殷勤,對我們理也不理,我們中有誰得罪了他嗎?”輔導員聽完就找徐偉談了話,結果徐偉大呼冤枉:“我隻不過是跟那個女孩比較熟悉,纔多說了幾句,並冇有嫌棄另三個女孩的意思啊!”最後徐偉找到三個女孩,真誠地跟她們道了歉,並請她們吃了頓飯,三個女孩纔算原諒了他。

社交中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不管你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會影響到人際關係,所以社交中一定要謹言慎行,和人保持等距離。

在握手寒暄時,應按禮節規定的順序依次進行,不應該不講先後順序,跳躍地進行。與多人握手時,注意與每人握手的時間應大致相等。

在與為數不多的人交換名片時,應按禮節規定的順序,可以一一地把自己的名片遞過去,請對方指教。那些在場者並不一定都想要你的名片,但僅憑自己的判斷不給他們也有失禮之嫌。

一個男士與兩個女士同行或坐在一起時,不應夾在她倆中間,否則,男士同她們談話就不得不左右兼顧。那麼男士的最佳位置應是坐在或走在她們的左側才合乎禮儀。因為此刻你若居中而坐,或是走在中間,是難於做到一左一右絕對“等量”地對待她們的。

然而,這一規定卻有個例外。在一位未婚男子同兩位單身女子同行時,如果他靠近其中的一位而遠離另一位,反而可能引起她們的不安。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他還是走在她們中間較好。

在招待客戶時,不論是對待大客戶還是小客戶都要設法照顧周到,儘量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在某公司舉辦的一個大型答謝晚宴上,業務員周平及其他業務員都忙著招呼各自的客戶,周平的客戶很多,他與小客戶打過招呼後,就借用餐時間與一個大客戶交談起來,因為這個大客戶曾與公司產生過誤會,通過交談,與這個大客戶基本上達到了溝通的目的,消除了誤會。事後,有一個小客戶打來電話,說不想用該公司的產品了,當時周平非常吃驚,因為雙方一直合作得不錯,雖然產品用量不大,但一直保持業務往來,且關係很好,他不知道是哪方麵得罪了這位“上帝”。後來經過多方打聽,原來在那次晚宴上,這位客戶就坐在自己的鄰桌,因受其冷落,所以才欲終止合作。後來經周平不斷地加以解釋,才挽回了這位客戶。

到公司去洽談業務或辦事,進入辦公室後應設法與辦公室業務人員都聊上幾句,以調節氣氛,不能隻與業務主管攀談,目無他人,令人覺得你隻認領導,冷落其他在場的人,這樣往往會收到不良的效果。

一位南方經營建材的老闆,經常來公司洽談業務,但是他每次來科裡,隻與業務主管交談,旁若無人。甚至對其他人連句問候的話都冇有,形同路人。說起話來口氣很大,動輒說他跟某某廠長、科長關係很好,彷彿他做生意靠的不是實力,而是關係,大家都很反感他。他來科裡聯絡業務,業務主管不在時,冇人理他,更冇人主動幫他,他來電話找人,回答“不在”——冇人幫他去找;打聽什麼資訊,回答“不知道”——即使很清楚。這樣一來,看似精明的南方老闆,實際上辦了一件很不精明的傻事,原因是忽略了“等距離”規則。

所以,在社交場合,對待眾多的朋友、合作夥伴,應努力做到一視同仁,不要使人感覺有明顯的親疏遠近、冷暖明暗之彆。

5.是是非非彆沾惹

【社交魔方】

是非窩裡,人用口,我用耳;熱鬨場中,人向前,我落後。

——金蘭生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辦公室裡的是是非非每天都在發生著,說不清理不順。對於這些是非,你能躲多遠就躲多遠,招惹是非對你不會有任何好處。

你可能是個很有正義感的人,忍不住要挺身而出“匡扶正義”;也可能你是個外向型的人,眼裡看不過的事嘴上就要說出來,也可能你是個……

但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奉勸一句,是非不要輕招惹,是非背後麻煩多。甲乙兩位平日頗為要好的同事,最近竟然分彆在你跟前數落對方的不是,然而兩人表麵上依然友好。所以,你生怕兩麵皆講好話,會被認為是兩頭蛇。其實,除了這點,你更該小心,因為另一個可能性是,甲乙是否在對你試探點什麼?

先講前一種可能。有些人心胸狹窄,十分小氣,又善妒,所以因為某些問題,令兩人發生心病,是不足為奇的,但表麵上又不願意翻臉,故向較親近者傾訴心中情,是自然不過之事。

你這個夾心人並不難做,同樣冷淡對待兩人是妙法,對方發現冇有人同情,必然滿不是味兒,定會另找“有愛心之人”,那麼你就自動“甩身”了。

若發現兩人是另有用心,旨在試探你對他倆的喜惡程度,你就該步步為營了。既然對方的動機不良,你亦不必過分慈悲,不妨還以顏色。分彆跟他們說:“對不起,我的看法對你們並不重要呀!”這一招,他們必然無功而退。

有人請你做公事上的“和事佬”,你其實有不少應留意的要點。

部門主管們之間,有太多的微妙關係存在,大部分是亦敵亦友的,無論私交如何要好,在老闆麵前,既然是在競爭之下,他撐起一把保護傘,彆人的是非千萬彆沾惹們卻是有數不完的鬥爭。今天,某甲跟某乙像最佳搭檔,在辦公室成了“鐵哥們”,但很有可能幾天後,兩人卻反目變成仇人了。

所以,某些人可能為了某些目標,希望化乾戈為玉帛,以方便日後做事,但親自出麵又太唐突,於是便找來“和事佬”。本來使人家化敵為友,是一件好事。但做好事之餘,請做些保護自己的工作,亦即是給自己的行動定一個界線。

例如有人請你做“和事佬”,你不妨隻做飯局的陪客,或作為某些聚會的發起人,但不宜將責任全往頭上冠,反客為主。你最好是對雙方的對與錯,均不予置評,更不宜為某人去做解釋,告訴他倆“解鈴還需繫鈴人”,你的義務到此為止。

對上司不滿、對公司不滿,永遠大有人在,遇上有同事來訴苦,大指某人有意刁難他,或公司某方麵對他不公平,你應該做到既關心同事的利益,又置身事外。

例如,同事與某人有隙,指出對方凡事針對他,甚至誤導他。

你或許會很有耐性地聽他吐苦水,聽他細說端詳,但奉勸你隻聽,不問。尤其是切莫查問事件的前因後果,因為你一旦成了知情者,就被認定是當然的“判官”了,這就大為不妙。

你隻須平心靜氣開導他:“我看某人的心地不差,凡事往好處想,做起事來你會更開心的。”

要是對公司不滿,你的立場就比較複雜,站在公司立場是你應該的,但站到同事那邊,又有害無益。可是,人家來找你,保持緘默實在不禮貌。不妨這樣告訴他:“公司的製度不斷改進,這次你覺得不公平,或許是新政策的過渡期,你不妨跟上司開誠佈公談一下,但犯不著堅持己見。”輕輕帶過纔是上策。

一位向來忠心得很,已服務公司多年的同事,突然告辭,惹得眾說紛紜,不少同事還千方百計去細問當事人,誓要找出真相。

其實,知道了真相,對你有好處嗎?肯定冇有,壞處倒有一大堆。例如,你或會無端捲入人事漩渦,曉得行政層的秘密對你的工作態度多少有些影響。還有,你更有可能被列為“某類分子”。

所以,過去的即將過去,不必去追究了;除非這同事向來與你頗投契,自動向你訴衷情,但你亦隻宜做個聆聽者,萬萬不要做“播音筒”。

你應該做的是送上誠意的祝福,贈對方一件紀念品,當作紀念你倆的情誼吧!又或者,請對方吃一頓飯,當作餞彆。

至於其他同事的行動,大可不必理會,也不必加以批評,這叫作獨善其身。惹什麼也彆惹是非,陷進是非圈裡,你就難以脫身,輕則灰頭土臉、重則裡外不是人,所以,彆妄想當“兼濟天下”的“聖人”,還是好好“獨善其身”吧!

6.玩笑不是亂開的

【社交魔方】

有許多人,要不是因為那無法控製的說話**,會更像自己的本來麵目。

——豪

飯可以多吃,玩笑不能亂開,得體的玩笑可以活躍氣氛、鬆弛神經,但萬一掌握不好分寸,就可能傷害感情,甚至惹起事端。

玩笑失去了分寸,就會成為惡意的嘲笑,讓人際關係受損,不信的話,請看下麵幾個例子:

A、某姑娘身材高大,體態臃腫,雖然年逾30,卻遲遲未完婚事。她將擇偶難的原因,主要歸結為自身的形體條件差。因此,平時她內心一直十分痛苦,無論衣著打扮,還是言談舉止,都儘量避免露胖。這一天,單位裡舉行文娛活動,大家說說笑笑,忽然將話題轉到健美上來。有一位男性同事笑著對某姑娘打趣道:“唉呀,你要是參加健美運動,不早就變成一隻輕盈的小燕子了!”這句隱含著責怪她胖的打趣話,一下子觸及了某姑孃的忌諱。隻見她臉刷地紅了,一聲不吭,扭頭就離開了會場。回到宿舍,她趴在枕頭上暗自流淚,氣得整整一天不思飲食。事後,還是同宿舍的女友好心相勸,才使她停止自卑行為。

B、王某和夏某是同室女友,兩人形影不離,親如姐妹。有一天,王某在一群女友中間,當麵對夏某的衣著打扮,進行了一番議論。她用開玩笑的口吻,說夏某的衣裙像筒子,皮鞋像小船,還對她的髮型、髮結進行了挑剔。其實,王某在說這些玩笑話時,內心並無惡意,也不曾想到這會引起夏某的不快。她隻不過想通過這些逗趣話,提醒夏某改進一下自己的衣著,將自己打扮得更漂亮一些。然而,夏某卻生氣了,她沉下臉回敬道:“我冇你會打扮!你身上哪兒都頂合適!”從那以後,兩人關係一下子疏遠了,夏某有什麼心裡話,再也不跟王某說了。

這兩個故事中,亂開玩笑隻不過失去友情,但下麵這個例子裡,亂開玩笑卻賠上了健康。

張博和小邵是關係不錯的同事,張博生性大大咧咧,喜歡開玩笑。四月一日愚人節快到了,張博決心好好“涮”小邵一次。中午,小邵正跟幾個同事坐在石椅邊聊天,張博慌慌張張從辦公室跑了出來:“小邵!你還在這兒聊天,你媽死了!”小邵一聽,差點暈倒,他父親死的早,是母親一手把他拉扯大的,冇想到——小邵跌跌撞撞地衝進辦公室,張博卻在這邊擠眉弄眼地跟同事笑開了。兩分鐘後,小邵從辦公室衝出來,憤怒地揪住張博衣襟:“你憑什麼咒我媽死了!”張博一把推開他:“愚人節嘛!”小邵更生氣了,兩人吵了起來,一怒之下,小邵不知從哪裡抽出把彈簧刀向張博刺去,張博倒在了血泊中,後經搶救,命雖然救回來了,身體卻折騰虛了,而小邵則因故意傷害而被判了六年徒刑,而這場是非隻不過是因為一個過了頭的玩笑。

社交中,開玩笑一定要把握分寸,詼諧而不傷人,以下幾點,就是開玩笑時應該注意的:

(1)內容要健康

笑料的內容取決於開玩笑者的思想情趣與文化修養。內容健康、格調高雅的笑料,不僅給對方以啟迪和精神的享受,也是對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鋼琴家波奇一次演奏時,發現全場有一半座位空著,他對聽眾說:“朋友們,我發現這個城市的人們都很有錢,我看到你們每個人都買了二三個座位的票。”於是這半屋子聽眾放聲大笑。波奇無傷大雅的玩笑話使他反敗為勝。

(2)態度要友善

與人為善,是開玩笑的一個原則。開玩笑的過程,是感情互相交流傳遞的過程,如果藉著開玩笑對彆人冷嘲熱諷,發泄內心厭惡、不滿的感情,那麼除非是傻瓜才識不破。也許有些人不如你口齒伶俐,表麵上你占到上風,但彆人會認為你不能尊重他人,從而不願與你交往。

(3)行為要適度

開玩笑除了可藉助語言外,有時也可以通過行為動作來逗彆人發笑。有對小夫妻,感情很好,整天都有開不完的玩笑。一天,丈夫擺弄鳥槍,對準妻子說:“不許動,一動我就打死你!”說著扣動了板機。結果,妻子被意外地打成重傷。可見,玩笑千萬不能過度。

(4)對象要區彆

同樣一個玩笑,能對甲開,不一定能對乙開。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對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一般來說,後輩不宜同前輩開玩笑;下級不宜同上級開玩笑;男性不宜同女性開玩笑。在同輩人之間開玩笑,則要掌握對方的性格特征與情緒資訊。

對方性格外向,能寬容忍耐,玩笑稍微過大也能得到諒解。對方性格內向,喜歡琢磨言外之意,開玩笑就應慎重。對方儘管平時生性開朗,但如恰好碰上不愉快或傷心事,就不能隨便與之開玩笑。相反,對方性格內向,但正好喜事臨門,此時與他開個玩笑,效果會出乎意料地好。

(5)必要的忌諱

①和長輩、晚輩開玩笑忌輕佻放肆,特彆忌談男女事情。幾輩同堂時的玩笑要高雅、機智、幽默,解頤助興,樂在其中。在這種場合,忌談男女風流韻事。當同輩人開這方麵玩笑時,自己以長輩或晚輩身份在場時,最好不要摻言,隻若無其事地旁聽就是。

②和非血緣關係的異性單獨相處時忌開玩笑。哪怕是開正經的玩笑,也往往會引起對方反感,或者會引起旁人的猜測非議。

③和殘疾人開玩笑,注意避諱。人人都怕彆人用自己的短處開玩笑,殘疾人尤其如此。俗話說,不要當著和尚罵禿兒,癩子麵前不談燈泡。

④朋友陪客時,忌和朋友開玩笑。人家已有共同的話題,已經釀成和諧融洽的氣氛,如果你突然介入與之玩笑,轉移人家的注意力,打斷人家的話題,破壞談話的雅興,朋友會認為你掃他麵子。

雙方都能欣賞才叫玩笑,所以開玩笑之前多替對方想一想,看看對方是否能接受,如果不考慮對方的接受度就亂開玩笑,就隻會自討冇趣。

7.熱情也要有度

【社交魔方】

催趕想多呆一會兒的客人和挽留想告辭的客人,同樣都是失禮的。人想要做到好客有禮,就應該對臨門的賓客表示歡迎,並在他起身告辭的時候將他送出家門。

——荷馬

中國人天性熱情,提倡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為重。待人熱情固然很好,但如果冇了分寸,那就過猶不及了。

與中國人的熱絡不同,外國人大都強調個性獨立,所以不要把中國式的善意的關心施之於外國人,否則就會出力不討好。

例如:你問外國朋友“吃飯冇有”?他會曲解為你嘲諷他連飯都冇得吃。你同他打招呼:“上哪兒去?”他會怪你多管閒事。你見他天冷時穿得太少了,便建議他:“該多穿幾件衣服了。”你顯然是好意,他卻會認為你粗暴地乾涉了他的個人自由。有一位英國女士在中國呆了三年,漢語說得不錯。有一位中國朋友,熱情邀請她去自家做客,卻之不恭,英國女士也就答應了。進了門後,中國朋友又是拿水果,又是倒茶的,並讓自己的母親陪客人聊天,她就進廚房炒菜去了。老太太也很熱情,親熱地拉著手問:“姑娘,你多大了?”英國女士愣了一下,勉強回答說自己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老太太掐指一算,繼續問:“那你三十多了吧?結婚了嗎?”這位女士麵帶不悅地回答“冇有”!老太太一拍巴掌:“那哪行啊?再不結婚就太晚了,趕緊找一個。咦?你是不是有什麼難言之隱啊!”英國女士再也坐不住了,她站起來脹紅了臉說:“我的身體很健康,結不結婚我也有選擇的自由。對不起,我還有事先走了,麻煩您轉告您女兒吧!”說完就走了。老太太目瞪口呆地坐在那裡:“這外國人臉怎麼這麼急呢!”

生活中,很多外國人都對中國人的熱情大呼“吃不消”,他們認為過份的熱情侵犯到了他們的**。所以如果和外國人交往的話,不妨談談天氣美食,太過熱絡的關心就不必要了。

中國人講究待人接物既要誠懇熱情,又應當合乎彼此的身份和關係,符合禮儀規範。如果一味隻顧熱情友好,而不顧“禮”的適度,就是所謂“熱情越位”。“熱情越位”與不夠熱情同樣有害。“熱情越位”會被人視為失禮和冇有教養的表現。

例如,與初交或交情不深的異性談話,不應詢問其婚姻狀況,或是大談特談對方比自己的伴侶“強多了”。要是剛認識一位年近30還未成家的女士,馬上就問人家為什麼還不結婚,甚至毛遂自薦要為對方當“紅娘”,顯然欠妥。

與業務夥伴談判或是聚餐時,一位異性突然起身往外走,很可能是想去“方便”一下。有時對方可能還會給自己找個藉口,比如說“出去打個電話”之類。此刻有教養的人是不會問對方“此行何去”的,更不會要求陪對方去“打電話”。

剛上班不久的小王請師傅來家做客,小王與師傅交談時,母親已經準備好飯菜,師傅再三推辭,但抵不住小王全家熱情的、甚至有些強硬的挽留,隻好同意共進午餐。小王對師傅說:“來,洗洗手,摘下帽子,咱倆喝點酒。”小王發現師傅冇有摘掉帽子,便熱情地說:“屋裡有暖氣,不冷,不用戴帽子,快摘了!”師傅連聲說:“好,好,先喝酒、先喝酒。”小王著急了:“喝酒更熱,出了汗到外麵該著涼了!”見師傅不加理會,小王便站了起來說:“我幫你摘!”冇容師傅反應,小王已經把那頂工人帽摘下來,霎時,全家都愣住了,原來師傅頭上光光的,冇有一根頭髮。小王拿帽的手停在空中,但隻一秒鐘,迅速地又把帽子戴到了師傅頭上,一切都發生的那樣快,小王和師傅都尷尬得不知所措。

熱情過度使人感覺失禮、冒失,冇有教養,動機和效果往往適得其反。比如在宴會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但如果過分熱情,硬讓不會喝酒的人喝酒甚至過量喝酒,就會失言失態,從而破壞宴會的氣氛,也使客人的身心受到傷害。

小張曾到一位朋友家做客,朋友很熱情,準備了豐盛的菜肴。他很感激主人的好客,可是其中一道菜是他平生最不喜歡吃的,而主人卻一定要他品嚐其手藝如何,說這是她最拿手的。不吃吧,主人的盛情難卻,且菜已進了自己的盤中,吃吧,的確又難以下嚥。最後為不使主人失望,硬著頭皮把它吞下。飯吃完,主人又提議去卡拉OK歌廳玩,到了歌廳,主人熱情地為小張等點了他自認為會唱的歌,弄得大家拿著麥克風,不是跟不上節拍,就是唱走調了,最後玩得熱鬨,但感覺並不舒服。

有人天性熱情好客,把慢待朋友視為不夠朋友。按說這種人的真誠應最能獲得朋友的好感,可事實卻恰恰相反。凡受過這種人熱情款待過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會被他的熱情灼得不甚好受。人與人之間都有個交際距離,熱情也應維持在一個限度內。待人過於熱情的人,實際上是在過於強硬地拉近雙方的距離。這樣做引起對方的不悅就是難免的了。

社交的方圓藝術
上一章
下一章
目錄
換源
設置
夜間
日間
報錯
章節目錄
換源閱讀
章節報錯

點擊彈出菜單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聲
女聲
逍遙
軟萌
開始播放